(1) 岩洞教堂的觀景台。
(2)
(3)
(4) 階梯的路徑比較近,可是很陡。
(5) 入口的停車場
(6)
(7)
(8) 售票處就在商店的旁邊
(9) 文化遺產的說明
(10) 階梯路徑的入口
我們從大特爾諾沃Veliko Tarnovo開車前往魯塞Ruse,在這座鄰近羅馬尼亞邊境的小鎮住上一晚,準備隔日跨越多瑙河進入羅馬尼亞。途中特地繞道前往位於伊瓦諾沃村Ivanovo山區、距魯塞南方約二十公里處的伊凡諾沃岩洞教堂群Ivanovo Rock Monasteries參觀。這處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修道院群風格獨特,與保加利亞其他地區的修道院截然不同,這裡的教堂、禮拜堂與修道院並非地面建築,而是直接鑿於岩壁與山洞之中,與自然地形渾然一體。部分洞穴內至今仍保存著中世紀的壁畫,色彩與細節歷經數百年仍清晰可見,兼具藝術與歷史價值。
(11) 往岩洞教堂的古道指示牌。古道坡度平緩距離長,比較好走,風景也比較美。
(12)
(13)
(14)
(15)
(16)
(17)
(18) 前面就是岩洞教堂的入口
(19)
(20)
從大特爾諾沃前往岩洞教堂群的車程比 Google Maps 預估的時間還要久一些。前段的 E85 公路路況良好,駛離主幹道後前往伊瓦諾沃村的道路也不難開,但接近岩洞教堂群的最後幾公里仍在整修鋪設,路面多為泥土地,狹窄顛簸,行駛需多加小心。岩洞教堂群的入口處設施簡陋,僅有一間小商店與一間洗手間,停車場也很原始未見明確規劃。不過遊客比預期的還多,我們還遇上了幾個旅行團,其中還包括兩個東南亞的團體。
(21) 入口的階梯
(22)
(23)
(24)
(25)
(26)
(27)
(28)
(29)
(30)
從售票處前往教堂有兩條路線可選擇,一條是經過商店後繼續前行的古道,坡度平緩但路程稍長;另一條則是商店斜對面的石階路,全程幾乎都是陡坡階梯,相當吃力。我們選擇走古道上山,再從石階下山,大部分遊客也是採取這個方向,較為輕鬆,如果反向而行,從石階一路爬上去會非常辛苦。我們下山時就遇見一團越南遊客,可能是因為行程緊湊選擇從石階上山,整團人爬得氣喘吁吁,有些人中途便放棄折返。岩洞教堂的參觀之路絕非輕鬆易行,教堂多建於懸崖峭壁之側,必須沿著狹窄山徑緊貼岩壁行走,一不小心就有滑落山谷的風險,建議務必穿著穩固好走的鞋子。
(31)
(32)
(33)
(34)
(35)
(36)
(37) 這幅壁畫應該就是最後的晚餐
(38)
(39)
(40)
自12世紀起,便有修行者在此區的岩洞中隱居修行,到了13、14世紀,這裡已成為保加利亞重要的靜修中心,巔峰時期的岩洞教堂群擁有約40座大大小小的教堂,由長廊與木造拱廊相連,周邊還有約300座其他建築。直到鄂圖曼帝國統治保加利亞後,這裡才逐漸走向衰落。隨著山體滑落崩塌,原有的長廊與拱廊多已毀損,教堂本體也受到嚴重破壞,現存建築僅為當年規模的一部分。基於保護與安全考量,目前僅開放聖母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Virgin供遊客參觀,這座教堂以13至14世紀所繪的精緻壁畫聞名,是中世紀保加利亞塔爾諾沃畫派Tarnovo Artistic School的代表作之一。
(41)
(42)
(43)
(44)
(45)
(46)
(47)
(48)
(49)
(50)
聖母教堂的入口是一個狹小的洞口,需彎腰低頭才能進入,對體型壯碩的遊客來說頗為吃力。我們進入教堂時,裡面正擠滿來校外教學的小學生,老師雖然講解得起勁,大多數孩子卻顯得興致缺缺,忙著拍照與東奔西跑,場面頗為混亂。儘管牆上明確張貼「請勿觸摸壁畫」的警示標語,仍有幾位學生伸手觸碰,工作人員與老師人手不足,無法完全制止,讓人不禁為這些珍貴的歷史遺產捏把冷汗。教堂內空間不大,人多擁擠,我們只能退到牆邊靜候,直到這群學生離開,才得以好好欣賞壁畫。
(51) 從觀景台可以看到入口的商店
(52)
(53)
(54)
(55)
(56)
(57)
(58)
(59)
這些壁畫並非繪於畫布,而是直接畫在岩壁上,歷經數百年的風霜侵蝕,有些畫作的色彩依然飽和,圖像清晰可辨,人物的臉部線條細緻,表情平靜自然,不誇張不戲劇化,色調多為赭紅、藍灰與土黃,沉穩而耐看。最令我們印象深刻的,是那幅「最後的晚餐」,若與達文西的經典相比,這裡的版本雖然簡樸,卻流露出格外的神聖氛圍,耶穌與門徒圍坐於一張素木長桌旁,人物表情真摯細膩,所呈現的不是戲劇性的衝突,而是一種靜謐而深沉的張力。下山前,我不禁再回頭看了一眼那座岩壁,很難想像這些畫作竟是在七百多年前完成,且保存至今。雖然整段參觀過程不算輕鬆,但能親眼見到這樣的歷史遺產,仍讓人感到無比慶幸,也更深刻體會到它們的珍貴與脆弱。
(60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