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 布加勒斯特凱旋門 Arcul de Triumf
(2)
(3) - (36) 羅馬尼亞農村博物館 Muzeul Național al Satului "Dimitrie Gusti" - 這裡是博物館的入口
(4)
(5)
(6)
(7)
(8)
(9)
(10)
(11)
(12)
一早我們搭地鐵來到布加勒斯特北邊的 Aviatorilor 地鐵站,從地鐵站步行約十分鐘便抵達布加勒斯特凱旋門 Arcul de Triumf。這座凱旋門是為了慶祝羅馬尼亞獨立而興建,最初為木造結構,如今所見的石造模樣則是 1930 年代重建而成。拱門高約 27 公尺,南側立面鑲有費迪南一世與瑪麗王后的銅製肖像徽章,北側則雕刻著象徵「力量」、「信仰」與「勝利」的浮雕。這座氣勢非凡的紀念碑是布加勒斯特的重要地標,遠觀與巴黎凱旋門有幾分相似,細看卻多了一份東歐特有的低調與沉穩。
(13)
(14)
(15)
(16)
(17)
(18)
(19)
(20)
(21)
(22)
(23)
(24)
沿著林蔭大道漫步,不久便來到羅馬尼亞農村博物館 Muzeul Național al Satului "Dimitrie Gusti"。這是一座露天博物館,由歷史學者迪米特列·古什蒂Dimitrie Gusti於 1936 年創立,館內收藏並重建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傳統建築。這裡不同於一般冷冰冰的室內展館,而是真正移建了一整座古老村落、木屋、茅草屋、木造教堂,甚至還有古老水井。建築的樣式從喀爾巴阡山的木造小屋,到多瑙河三角洲的茅草屋都有,每一幢房舍都完整呈現當時居民的生活風貌。仔細觀察,屋內還保留了當年的生活器具:木製紡車、陶製碗盤、鐵製農具,甚至還有精緻的刺繡布料與彩繪木門。導覽手冊特別強調,這些建築與展品皆是真正從各地移建而來,並非仿製品。置身其間,彷彿穿越時光,看見農民在庭院裡晾曬衣物、烤麵包的畫面,如同走進一個靜謐古老的村落,與歷史展開一場無聲的對話。
(25)
(26)
(27)
(28) 台灣來的團體
(29)
(30)
(31) Biserica Dragomirești教堂
(32)
(33)
(34)
(35)
(36)
羅馬尼亞農村博物館的園區非常廣闊,若要細細參觀每一棟房舍,至少需要半天時間,我們雖然時間尚算充裕,但仍只能選擇特別感興趣的房舍進入參觀。園區綠意盎然,即使只是沿著蜿蜒小徑漫步,耳邊聽著蟲鳴鳥叫,也十分愜意。特別令人驚喜的是,在一座古老的木造教堂旁,我們遇到了一團台灣旅行團,彼此寒暄,聽到熟悉的台灣口音,頓時有種在異鄉遇到老鄰居的親切感,那一刻,遙遠陌生的布加勒斯特似乎不再疏離。旅行就是這樣,不僅是與世界相遇,偶而也有與家鄉人不期而遇的溫暖時刻。
(37) - (41) Biblioteca Herăstrău 餐廳
(38)
(39)
(40)
(41)
(42) - (60) 齊奧塞古之家"Ceaușescu House"
(43)
(44)
(45)
(46)
(47)
(48)
離開羅馬尼亞農村博物館後,我們步行至隔壁的米哈伊一世國王公園 "King Michael I" Park,這座公園環繞著美麗的赫拉斯特勞湖Herăstrău Lake,是布加勒斯特居民最喜愛的休閒去處。公園面積遼闊,宛如一片迷你森林,園內林木參天、湖面波光粼粼。中午我們選擇在公園內的 Biblioteca Herăstrău 餐廳用餐,雖然菜色普通,但舒適的環境與輕鬆的氛圍令人心情愉快。餐廳座位區還設有懶人躺椅和搖籃椅,非常適合稍作歇息,緩解上午的疲憊。
(49)
(50
(51)
(52)
(53)
(54)
(55) 烤箱
(56)
(57)
(58)
(59)
稍作休息後,我們前往神秘而具爭議性的 齊奧塞古之家"Ceaușescu House"。這裡曾是前獨裁者齊奧塞古的私人官邸。參觀採導覽團制,遊客不能自行入內,需要留意英文導覽團的時間安排。抵達時,上一團已額滿,我們買票後還得等上 45 分鐘,便先在附近街區閒逛片刻。館內裝潢奢華至極:大理石樓梯、水晶吊燈、手工地毯……每一處細節都流露著權勢的痕跡。導覽結束後,我們依照指示來到庭園區,這裡設有咖啡廳和紀念品店。幾隻色彩斑斕的孔雀悠閒地踱步在屋頂與陽台欄杆間,完全不懼怕遊客的接近,彷彿才是這裡真正的主人。當牠們展開羽毛時,藍綠色的羽翼在午後陽光下閃爍奪目,讓人一時忘卻了這裡背負的沉重歷史。
(60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